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研究动态 > 中药文库
编号:6554
阴阳五行模型与量子场论模型同构
http://www.100md.com 2001年3月14日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阴阳是中国古代科学体系中的一种模拟宇宙天地自然运动现象的符号模型。如《庄子·达生》云“天生者,万物之父母也。合则成体,散则成始,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都认为天地阴阳系统的运动变化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天地阴阳相合,就会形成有形的物体;天地阳阳离散,这个有形的物体又会离解为无形的能量状态。按照现代语言习惯则可以理解为:物质不灭,能量守恒。构成物质世界的质量和能量表现态、质能互换的中间表现状态、物质能量运动变化的相互转化和转移过程的系统运动状态,即天地阴阳气化系统,就是中国古代科学中阴阳这个符号所代表的基本涵义。

    要正确理解中医药学中阴阳这个符号模型所代表的宇宙自然能量物质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状态的系统过程。华夏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哲学和系统科学水乳交融的科学文化,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常常溶为一体,概念通用。如现代科学发展历程中,场从哲学范畴的场合、范围和“力场”的“超距作用说”、“以太说”、“波说”演化发展为场系统的“粒子说”、“量子说”、“电磁波说”、“波粒二象说”和“量子场论模型”。人类认识自然世界的进展过程也正是由哲学向科学逐步过渡,逐步深入化、具体化、科学化和完善化的演变过程。世界上不存在脱离哲学的科学。
, 百拇医药
    作为有中国特色的古代生命科学——中医药学,正是运用中国古代的场论——阴阳模型,对复杂的生命现象和自然界的系统规律性进行了深入而全面的探讨,率先在世界上使用数学物理模型和数字化方法研究人体和自然,创立了体系完备、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科学模式。

    中医学基础理论中的“阴阳”是古代科学体系的符号,由此分析古人的本意是要用阴阳这个符号来模拟表达宇宙自然的整体运动状态,那么阴阳就是古人提出的总的自然界的模型,阴阳同样也是自然运动普遍性质的数学物理模拟模型。如《周易·系辞》曰“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素问·六节藏象论》曰“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都很明白地告诉我们,早在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人,就已经明确的提出了使用数学物理模型进行科学研究的一般手段和方法。“拟议”即使用模型去比拟说明事物运动变化的本质规律性,而“气数”则是数字化的数学模型。作为数学物理模型符号的阴阳,其本质的含义就是对自然运动变化系统过程的模拟表现。显而易见,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药学基础理论,正是在这样的数学物理模型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
, http://www.100md.com
    众所周知,场是现代科学对物质能量结构运动变化过程描述表达的动态模型。它通过连续的场和不连续的量子作为对立统一的互补关系而共处一体的事实,完成了自然哲学的抽象到自然科学模型的顺利过渡。

    鲜为人知的是,阴阳作为中国古代科学对物质能量结构运动变化过程的系统模型,也同样采用了连续的气与不连续的能量子符号——阴阳五行、五运六气来表达。阴阳与连续的场模型同型同构,五行和五运六气与能量子模型同型同构。在这里,阴阳和五行不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与现代科学中量子场论同型的科学概念。

    如阴阳的极性结构与电场、磁场的极性结构相似,也与一切物质粒子在外加磁场中所表现出的顺磁性、逆磁性以及它在这个磁场中的运动取向的或正、或负的极性结构相似,又如五运六气中的五运符号模型,由五音建运演化而来。金、水、木、火、土作为五种特殊的能量量子符号模型,用角、徵、宫、商、羽的音频量化符号来对这些宇宙自然整体能量变化的能量值进行象征性的表达,这与现代物理学中对能量子△E=hv的数学符号表达方式是完全相似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从“一阴一阳之谓道”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气一元论”哲学模式后,“气”就成了统一阴阳和五行的“统一场论”符号,也成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基石,从而使中医药科学的发展取得了飞跃和成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魂宝。
, http://www.100md.com
    系统科学的研究表明,在人类认识自然的思维活动中,客观存在着普遍适用于各个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民族语法习惯以及不同系统的一般概念、一般原理和一般定律,而不论这些系统的组元及其相互关系的具体特性如何。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之间、不同的系统之间、不同的系统层次之间,存在着系统同构的事实,这是当前科学发展和各科学进行横向综合和建立21世纪科学创新体系的必由之路。中医药学基础理论与现代科学理论基础之间客观存在着系统同型性,是中医药学与现代科学技术实现顺利接轨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是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实践基础。我们认为,中医药学所具有的理论构架、思维方式、逻辑推演、描述方法、表达符号、数学公式、运算技巧和整个系统形式及符号体系,均与现代科学体系有所区别。从现代系统科学角度看,中医药学是一门相当成熟和完善的另一种表达形式的科学体系,是有中国特色的另一种科学系统,它与20世纪兴起的量子场论模型同型同构。(梁福成 梁恬), http://www.100md.com